近期玉米期货价格连续下跌引起市场关注,12月20日夜间开盘后,玉米期货盘中继续下跌,最低一度下探至2364元,截至夜间收盘分玉米主力2405合约报收于2386元/吨。据记者了解,进入四季度玉米市场一直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,受此影响玉米现货价格一直处于下跌走势。
值得关注的是,近期玉米价格下跌加速,截至12月18日,东北新粮二等散粮蛇口港现货自提价格2580元/吨,较上周期下跌70元/吨。对此,光大期货农产品研究总监王娜对记者表示,国内玉米价格下跌主要是内外共同影响,国际市场全球玉米主产国丰产,国内新玉米丰收,供应压力叠加导致的价格下行。
国内玉米产量创纪录增收
“对于农产品来说,价格上涨需要基于两个因素:主产区的产量下降以及下游产业链旺盛需求。所谓丰年无牛市,从产量端来看,今年我国玉米实现创纪录增收,而今年下游产业链需求也疲弱,在供需两头利空刺激下,玉米价格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。”农产品期货交易员王浩接受《华夏时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。
值得关注的是,今年气候波动较大,在玉米生长期间,一度有市场人士认为,今年玉米产量会有所波动,例如8月的台风天气,市场曾预期台风天气会对东北地区玉米产量造成影响,但最终未造成大范围倒伏。9月下旬的内蒙古东北部、黑龙江、吉林东部等农区还曾出现霜冻,但对产量影响较小。
总体来看在新作玉米生长发育的关键时刻,水热条件对玉米的生长发育有利,较好的天气也使得本作物年度玉米产量同比提升。据国粮中心12月最新平衡表显示,2023/24年度中国玉米产量2.88亿吨,与上月预估一致,同比去年2.77亿吨增产1100万吨。
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情况显示,将2023/24年度玉米种植面积维持在4387万公顷,较去年同期增加80万公顷,将2023/24年度玉米单产维持在6570公斤/公顷,相较于去年同期增加134公斤/公顷。对此,广州期货分析师范红军接受《华夏时报》记者表示,市场普遍认为增产2000万吨以上,超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预估,产量增长主要来自种植面积和单产两个方面,种植面积主要源于玉米种植收益高企,单产则源于华北和东北局部地区如辽宁天气改善,带动单产恢复。
创元期货研究员陈仁涛也表示,今年国内玉米增产是毋庸置疑的,具体幅度可能由于基数不同各个机构预估不一致,主流增产幅度在1000—2500万吨;根据国家统计局口径预估,个人倾向于增产幅度达到1500—2300万吨,最终估计产量将达到2.92亿吨。
“今年产量创纪录增收,一方面是去年玉米种植收益较好,今年农户增加对玉米的种植面积,同比增加1.86%;另一方面是生长季天气正常,单产恢复性增加。虽然今年部分地区自然灾害频发,粮食生产仍然再获丰收,这与大面积单产提升有关。”陈仁涛称。
据了解,从年初开始,农业农村部重点在200个玉米主产县、100个大豆主产县整建制推进绿色高产高效行动和单产提升行动,强投入、推技术、增密度、提产量,辐射带动全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。重点县大豆密度每亩增加800—1000株、每亩增产30—50斤,玉米密度增加500—800株,每亩增产150—300斤。在重点县示范带动下,全国粮食单产提升10%以上,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美国玉米产量创3.87亿吨高位
“玉米期货价格跌跌不休核心原因是供大于求矛盾激化,首先是本年度国内外玉米产量大丰收,玉米整体供应处于宽松格局;其次是增产背景下,除辽宁山东外,上市以来黑吉豫皖的售粮进度整体略偏慢,贸易商今年收购谨慎,走量不做库。”创元期货研究员陈仁涛接受《华夏时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。
陈仁涛表示,进入12月份后,市场开始交易后市售粮卖压,然而,近期气温下降较快,农户卖粮增加,但贸易商和烘干塔不收,供需出现错配,价格持续下跌。此外,四季度进口到港玉米大麦剧增,且性价比高于内贸玉米,仅广东港9—11月进口大麦高粱玉米到港同比增加200多万吨,减少内贸玉米需求,使得贸易端更加谨慎。
广州期货分析师范红军也表示,玉米价格与以下两个方面有关,其一是生猪现货大幅下跌,因市场担心疫情和资金问题带来行业产能去化,继而影响后期猪料中的玉米需求,结合今年玉米增产,继而担心今年产需缺口收窄;其二是节前余粮压力,加上进口到港较多,下游养殖亏损,中游过去三年做库存亏损,今年建库意愿极低。
与此同时,记者还发现,不仅中国玉米产量增加,美国玉米产量也增加了。陈仁涛表示,12月美国农业部预估,2023/24年全球玉米产量12.22亿吨,环比增加120万吨,同比增加650万吨,其中美国玉米产量同比增加3858万吨,总产量创历史新高3.87亿吨。
此外,据美国农业部出口销售报告显示,近期美国玉米出口净销售转好,这些出口玉米主要流向墨西哥、日本、中国、哥伦比亚,大约每周对华销售7—14万吨。根据海关统计9—10月份进口美玉米到港量33.31万吨,不过近期对华出口检验明显增加,11月底以来对华出口装船增加,预计12月份美玉米到港增加。
不过,光大期货农产品研究总监王娜表示,2023年美国玉米出口到中国的玉米总量下降,2023年度的进口份额中来自美国的玉米进口减少超过50%,这部分市场份额被巴西取代,主要因为巴西低价玉米出口到中国,挤占美国的出口份额,而巴西的竞争力主要是价格。根据Refinitiv统计,11月份美国玉米出口量为301万吨,环比增长60.6万吨,同比增长91万吨,其中出口到中国的总量并未明显增加。
价格暴跌贸易商不愿囤玉米
随着玉米期货价格下跌,短期内市场关注点在于供需博弈,即农户售粮心理和下游备货/建库意愿之间的博弈,中期则在于产需缺口大小的判断。玉米下游主要分饲料和深加工两大类,饲用需求占比在六成左右,市场目前普遍预计猪料有望带动玉米需求下滑。
“从11月饲料工业协会数据来看,饲料产量同比下滑,但这种下滑有可能源于库存变动因素,而非实际需求下滑。其他方面,如深加工和禽料(包括蛋禽料和肉禽料)可能出现增加,前者源于木薯淀粉进口下降和淀粉糖出口增加,后者源于在产蛋鸡存栏环比增加。”范红军称。
华东某玉米贸易商王先生对记者表示,虽然下游饲料企业占玉米总消费量的60%—70%,但目前养殖行业不景气,制约对饲料需求,饲料企业建库意愿不足,玉米库存低于往年同期水平。另外,现在玉米价格还未走稳,现在也不敢囤太多玉米,基本都是按订单采购。
“玉米连续两天破位下跌之后,大趋势转熊,交易主体主要参考技术指标预判,主力2405合约下跌的技术目标位在2150至2200元/吨。淀粉因为下游需求支撑,表现强于玉米,5月合约淀粉和玉米价差达到400元/吨的高位,后市要警惕淀粉补跌。”光大期货农产品研究总监王娜接受《华夏时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。
王娜表示,对于原料定期采购需求的企业来说,建议现货采购配合场内或场外看跌期权,避免原料库存贬值。对于远期建库存的企业来说,可以关注期货远期合约贴水现货的机会,在期货盘面做动态库存。另外,关注国家政策对玉米及谷物市场影响。
针对玉米期货后期价格走势,范红军表示,短期来看随着进口玉米大量到港,而中下游建库意愿低迷,上游即农户需要低价售粮,让利于中下游。那么接下来需要特别留意看空逻辑潜在的风险,中期风险在于错判产需求缺口,其一方面源于内外价差收窄之后将抑制后期高粱和大麦进口,另一方面则在于市场可能低估了下游需求特别是饲用需求。
“基于上述分析,我们倾向于当前价格已经被低估,甚至可能是严重低估,但现在暂无法证伪。因此,对于玉米而言,我们持中性观点,单边建议观望为宜,可考虑买入看涨期权;而对于淀粉而言,考虑到原料玉米相对偏空,但行业供需、副产品及其现货基差利多,我们前期建议介入淀粉和玉米价差走扩套利,目前走势符合预期。”范红军称。